陪“神獸”上網(wǎng)課、輔導作業(yè)、鍛煉身體……
家里雞飛狗跳似乎成了常態(tài)
不少家長直呼
“趕緊開學,送走神獸
如果再不開學我就要瘋了!”
居家學習仍在繼續(xù),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維持家庭和睦、保持親子關系融洽、助力孩子居家學習呢?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準備了三個定“孩”神器,希望能幫助您主動調整好觀念和情緒,平穩(wěn)度過疫情期間孩子的居家學習階段,助力孩子居家優(yōu)學,一起陪孩子在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zhàn)中奮勇前行!
疫情防控 · 人人有責
神器一:知孩子,鎖定原因
居家學習,孩子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面對不能及時反饋的課堂氛圍、暫時不在眼前的同伴榜樣、各種各樣的誘惑,孩子的定力受到挑戰(zhàn)。在這期間,孩子們可能會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學習不夠自律自覺等問題,甚至是以往能接受的小缺點,因相處時間增加而被放大。家長們需要了解孩子的特點和居家學習面臨的特殊性,才能鎖定孩子行為和情緒背后的原因。
1.孩子特點,多多理解
居家學習的環(huán)境中,孩子雖然獲得了獨立學習的空間,但網(wǎng)課注視屏幕的時間較久,長時間的注視和被動的聽教師講課,較易產(chǎn)生注意力的偏移和疲憊感。其次,缺乏了線下同伴的互相激勵,學習動機層面也會出現(xiàn)下滑。在上網(wǎng)課期間,父母的頻繁叮囑、臥室外的聲音、隨手可得的電子產(chǎn)品,都是認真學習的干擾項。學習效率相比線下可能會有所下降。
以孩子目前的大腦發(fā)育特點而言,也很難實現(xiàn)父母預期的自我嚴格管控。大腦杏仁核負責情緒的識別和產(chǎn)生中樞,被稱之為情緒腦。而前額葉皮層則負責調節(jié)和自我管控,被稱之為理智腦。前額葉皮層發(fā)展晚于杏仁核,一般在成年時才會完全成熟,青少年表現(xiàn)出情緒化的特點,也正是因為情緒腦的發(fā)展要早于理智腦,情緒腦會更傾向于選擇做簡單愉快的事情,而回避困難復雜的任務。現(xiàn)階段來說,孩子們的學習內驅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也不夠強大。邊吃東西邊學習、見縫插針地玩電腦、寫作業(yè)拖拉等等都是青少年階段常見的成長現(xiàn)象。因此,請家長一定要耐心地理解與接受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的局限,不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2.轉換思路,清晰邊界
我們應該意識到,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內容。包括學會自律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課題,我們要適當放權,抱有耐心,給予孩子成長的時間。完全適應線上模式,自覺主動學習,相信對于成年人而言都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我們不妨把這次居家學習看作一次讓孩子學會學習的機會,避免成為一個“發(fā)號施令者”,讓孩子了解到學習的義務感和自律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參與的是,清晰親子之間的“邊界”,在可以幫助孩子的部分盡力幫助,如照顧好孩子的起居、幫助他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居家學習環(huán)境等。其實,我們彼此都在適應過程中,不要求孩子事事做到盡善盡美,是父母可以邁出的第一步,也是穩(wěn)定自身情緒的開始。
神器二:知自己,穩(wěn)定情緒
線上學習給學生帶來挑戰(zhàn)的同時,也給家長帶來了新的壓力和煩惱。孩子居家學習過程中,不僅僅是孩子的情緒需要關注,家長本身的情緒也是需要關注的。家長的情緒穩(wěn)定,能夠幫助家庭更好地運行。
1. 覺察情緒,自我關懷
江湖上傳聞,孩子上網(wǎng)課至少需要成立多個保障組:技術支持組(資料下載打印、網(wǎng)絡調試、視頻切換),監(jiān)督管理組(禁止走動、雜音、小動作),服務保障組(端茶倒水做飯,各種道具),攝影攝像組(采集視頻照片留痕),聯(lián)絡通訊組(時刻關注釘釘、微信、QQ群信息),安全保障組(隨時阻止小朋友帶著玩具沖入現(xiàn)場)。網(wǎng)課期間,這些基本都是家長的工作,同時家長還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來自生活、工作的壓力倍增,平時已經(jīng)形成的生活模式被打破,家庭成員之間彼此可能不適應,都會導致焦慮、憤怒、抑郁等不良情緒爆發(fā)。
當覺得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屬于超負荷的狀態(tài),我們得及時按下暫停鍵,觀察自己的身體,思考自己的內在聲音,覺察自己的情緒。脾氣來的時候,要學會“慢處理”。比如說話和做出行動之前先等待3秒鐘??梢試L試先深呼吸,然后問自己:“我這是怎么了?我想要什么?我現(xiàn)在是什么感受?”。如果沒有壓制住自身的不良情緒,也不要過度自責。情緒發(fā)泄之后,更重要的是找出產(chǎn)生矛盾的問題,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緩和親子矛盾。
如果自己情緒很糟糕了,那就得先關懷自己,讓自己放松下來。照顧好自己才是照顧好孩子的第一步。
2.緩解壓力,適當休息
英國心理專家哈蒙德在《深度休息:在焦慮時代治愈自己的10個心理學方案》一書中,為我們列舉了全球135個國家、18000人參與“Rest Test”的例子,討論得出了全球排名前10的最為安心有效的“深度休息方式”,同時也是焦慮時代治愈自己的10個“無毒無副作用”的心理學療法,我們可以嘗試里面提到的深度休息方法,來給自己的情緒放個假。
深度休息法排名從1到10分別是:閱讀,走進大自然,獨處,聽音樂,什么也不做,舒心地出去走走,洗個舒服的熱水澡,空想,看電視,正念。
3.榜樣角色,示范引領
生命的本質是成長,我們每一段經(jīng)歷都在建構我們的人生腳本,發(fā)展心理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觀察學習”,這個概念類似于“榜樣的力量”。孩子會復制家長的行為、情緒、認知模式等等。當居家學習中,你十分不滿孩子的某些行為時,不如換個思路,想想孩子的習慣一開始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利用觀察學習的特點,通過修正自己的行為來逐步糾正孩子。例如,當孩子對電子產(chǎn)品依賴時,不如想想自己平日在家中使用電子產(chǎn)品的時間或者小習慣,和孩子約法三章,設立“電子監(jiān)獄”時間,增加更多面對面的親子時光。有時候,當我們向孩子示范正確的“姿勢”時,我們自己也習得并內化了這些“姿勢”。
神器三:知溝通,錨定關系
1.非暴力溝通,構建和諧親子關系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和孩子溝通時,常常居高臨下,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最終讓語言引發(fā)了矛盾,造成了傷害?;叵胍幌?,家庭生活中,是否會出現(xiàn)如下的對話:
【情景模擬】
“整天就知道打游戲,作業(yè)都寫完了嗎,快去寫作業(yè)!上次考試考成那樣還好意思玩!”
“你能不能自己把襪子拿去洗一洗?每次都等著我來收拾。這么大的人了,你能不能有點責任感?你在宿舍也是這個樣子嗎?”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指出,當一場對話內含道德評判(不是就事論事,而是批判孩子的人格)、進行比較(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回避責任(在對話中撇清自己的責任)、強人所難(暗含威脅,再玩游戲,你以后就別想用手機)時,即為“暴力”的,事后常常引發(fā)自己和孩子的痛苦。
而非暴力溝通內含四個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觀察:我看到了什么;感受:我對此感受如何;需要:我什么樣的內在需要導致了那樣的感受;請求:表達具體的請求。
【情境模擬】
以回家進門看到孩子用手機打游戲為例,我們可以這樣表達:
觀察:我這周回家已經(jīng)第4次看到你在打游戲了哦。
感受:我有點生氣,因為每次回家看到你這樣,讓我很擔憂很著急。
需要:我希望你能合理安排好時間,這樣我會更安心。
請求:那以后玩游戲的時間適當控制,我們一起商量一下你的時間表好嗎?
希望父母們可以多加應用這樣描述事實+表達感受+說出需要/價值觀+提出請求的句式,用有效的溝通方式營造穩(wěn)定和諧的親子關系。
2.積極關注,促進良好的家校溝通
家長要同步關注學校信息,了解學校要求,保證家校理念一致,主動與學校老師保持溝通,積極向老師關心孩子線上學習的情況,做好輔助工作。特別是及時向老師反映或配合老師處理孩子線上教學期間的異常情況。